2008年10月,多爾西的CEO職位由威廉姆斯接任,目前斯通和威廉姆斯掌管公司。他們都富有夢想家的影子。例如,斯通說,“ 我們在這里是為了影響人們的生活,我們承認在這里擁有領袖地位。”威廉姆斯承認,他在向母親解釋Twitter時遇到了麻煩。斯通也擔心Twitter信息共享的影響力,因為媒體記者希望在免費信息時代盡力能有所作為。
威廉姆斯和斯通在采訪中都未透露公司營收戰略的細節,但他們都表示會向企業用戶收取品牌認證費(例如,向用戶保證JetBlue的Twitter博客是貨真價實的源自JetBlue),另外Twitter有可能向購買好友資料的用戶收取費用,這很像訂閱費。不過,兩位創始人都對收取個人用戶費用持謹慎態度。
當向兩位創始人問及公司營收狀況時,他們都會提示Twitter還是一家年輕的公司,他們首先要考慮到產品無懈可擊,隨后,他們都會異口同聲地說,在1998年,沒有人會問谷歌如何盈利,最后,他們都會說,目前,所有的人都擔心資產縮水,但并不意味著他們也這樣。目前,Twitter已擁有超過2000萬美元的風投資金,最近TechCrunch的報道稱,Twitter與一家風投公司簽署的條款說明書透露,Twitter市值2.5億美元。因此,Twitter盈利還有足夠時間。
Twitter曾拒絕了Facebook開出的5億美元的收購價。但在現有經濟情況下,Twitter還會一口拒絕嗎?答案也許是肯定的。威廉姆斯表示,“我們有自己的產品,我們正為之努力,我們會有現金流。”
美航墜河事件:Twitter擊敗《紐約時報》
當地時間12:33分,一位名叫 “manolantern”的網民發帖稱,“我剛看到一架飛機墜入了曼哈頓附近的哈德遜河中。”隨后,跟帖不斷。在《紐約時報》網絡版發布前15分鐘(發布紙質版15小時前),目擊美航1549航班墜河的Twitter用戶不斷實時更新。一位名叫JanisKrums的人在飛機墜河時碰巧在哈德遜河的擺渡船上,他立刻拍下照片并貼到了TwitPic上,留言說,“哈德遜河上有架飛機,我正在前往救人的擺渡船上,瘋狂中。”
靜下心想想 Krums的所作所為,一架飛機在他面前墜河,在如此混亂中,他本能地拍下照片并上傳網上,這肯定是不帶有掙錢目的或利他主義色彩的。重大事件發生后,想也不想,就把照片公布于眾。如果我們換個思路,他拿著這張所有記者都會提交給普利策評委會的照片,決定出售,那么他會遭到博客和Twitter用戶的唾罵。他的所作所為就是信息共享的文化,這也是Twitter所依賴的文化。無論你對Twitter能否度過經濟危機,或是它目前無力于對其服務給出定價作出何種判斷,對于Twitter而言都是事實存在的。如果美國有百萬計像Krums這樣的人,這就會成為一種現象,這也是 Twitter所期待的。
當然,Twitter的員工并沒有關注到墜河事件。這是一種新的通訊方式,沒有出現新聞編輯部的那種大呼小叫、瘋狂奔跑,派遣臨近記者前往現場。在開會的一個小時內,Twitter的員工并不知道飛機墜河。事故發生地甚至沒有出現交通擁擠,斯通解釋說,“因為實現了體驗共享,就像總統就職和孟買襲擊事件一樣。”
編輯本段Twitter的優勢
Twitter一瞥
Twitter是一種微型博客網站,用戶可以在該網站上發布文本信息,每次不得超過140個字。你可以在別人跟帖,別人也可以跟你的貼,這有點類似于Facebook的狀態更新服務,但它對所有人都是開放的。大多數Twitter用戶頁面像是簡單的文本博客,但聚合起來,就有了力量。
Twitter與Facebook的不同之處
與用戶數達5億的Facebook相較,Twitter還只是微不足道,但它卻與Facebook截然不同。Twitter“降低了門檻”,Twitter是現有博客網站合理發展的下一步,也是博客的初始階段。網民認為,鍵入140個字并發送到網絡上更為便捷,因此Twitter實現了信息的流程化。
由于用戶相對較少,因此Twitter的服務相當迅捷。Twitter2007年甫一亮相,就成為美國南部地區網民尋找聚會的最佳途徑,在美國大選中,它出盡風頭,在去年孟買恐怖襲擊案爆發后,Twitter更是聲名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