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15年前芮祥麟第一次踏入位于德國沃爾多夫市的SAP公司總部時,SAP還只是一家不到1000人的小公司。在芮祥麟擔任高級平臺軟件工程師的那段日子里,SAP公司的創始人普拉特納甚至還曾在他修改程序時,和他探討過問題。
時至今日,SAP早已今非昔比,芮祥麟也成為SAP中國研究院的院長。很快,在他的帶領下,SAP中國研究院主要參與研發的第一款基于SOA(面向服務的體系架構)的中小企業產品套件,就將在今年上半年發布,屆時,在SAP目前主流的All-in-One、SAP Business One等產品之外,全球的中小企業用戶又會多一個選擇。更重要的是,這一選擇的提供者,恰恰就來自SAP設在中國的研究院。
“具體產品細節不便透露太多,但到目前為止的各項工作進展我相當滿意?!?006年歲末,芮祥麟在位于北京嘉里中心的SAP中國區總部接受專訪時,非??隙ǖ卣f。
從漢化起步
SAP中國研究院的前身是中國研發中心,成立于1997年,隸屬于SAP中國,當時主要是做SAP產品的漢化工作。在1995年成立SAP中國分公司到1997年期間,SAP在中國的第一批客戶是在中國的跨國公司,如柯達、寶潔等。但經過“燈塔計劃”和一段時期的市場培育,SAP開始被中國本土企業所接受,但這時產品的本地化問題突出,因此SAP在北京和上海兩地建立了100余人的中國研發中心。
那時的芮祥麟已經回到SAP中國區工作一段時間了,作為SAP大中國區高級副總裁,他當時負責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地區的咨詢業務。咨詢業務中大量的二次化開發需求使芮祥麟總免不了經常和研發中心打交道,而他自己又是軟件開發者出身,所以他開始格外關注起研發中心的發展來。
“和SAP其它地區的研究院或研發中心比起來,當時的中國研發中心還太小,而且做漢化和一些二次化開發工作很難形成核心研發能力,長此下去,中國研發中心的角色就會被邊緣化?!避窍轺胗行┳蛔×?,他心中那種希望“中國也能出世界級研發機構”的情結開始萌動。
芮祥麟是完美主義者。1993年他曾作為SAP總部派出的“6粒種子”之一,赴北美研究院進行下一代產品研發,“我之前在德國已經有了一個相當舒適的生活環境,但我還是選擇了去美國開創更具挑戰性的事業?!币舱窃诿绹墓ぷ鹘洑v,使芮祥麟逐漸強化了獨立開拓業務的能力,對他后來的個人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因而當有了將中國研發中心升級的念頭后,接下來的幾年芮祥麟沒少往總部跑。由于芮祥麟在總部多年的人脈,加上中國研發中心歷年來所完成項目取得的良好聲譽,游說工作進展順利?!捌鋵嵶钪饕脑蜻€是要歸功于中國經濟發展的良好形勢和眾多的優秀人才,才使總部下定決心設立中國研究院?!薄?
全面升級
2003年11月,已運轉6年的SAP中國研發中心正式升級為SAP中國研究院,并由總部直接管理,芮祥麟被任命為院長。2006年3月遷入上海浦東張江新的辦公大樓,成都分部也于2006年4月正式投入運營。由于SAP在中國連續多年始終保持在50%以上的業務增幅,強勁增長使總部不斷加大在本地的產品研發投入,中國研究院的發展勢頭迅猛。到2006年年底,研究院人數已超過700人,并計劃于2008年擴張到1500人,由此成為僅次于德國、美國和以色列研究院之后的SAP全球第四大研究機構。
除了規模之外,中國研究院所承擔的SAP全球中小企業知識中心的角色使其在SAP內部的作用日漸突出。而這正是芮祥麟當初為中國研究院設計的定位?!坝捎谥圃鞓I都在向中國轉移,中國有各種制造模式的樣本,這些為中國研究院跟蹤中小企業需求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從一開始,中國研究院就承擔了SAP關于中小企業的產品線SAP Business One完整的研發,即從獲得需求到最后產品發布,核心環節都由SAP中國研究院來負責?!睋窍轺虢榻B,原來SAP全球研發采用的是星型模式,即所有研究院圍繞總部提供服務,其弊端就是造成總部研發速度較慢。后來改為研究院按照產品線來劃分,總部負責協調管理,這樣效率大大提高。而中國研究院則順理成章搶到了有關中小企業的產品線。
對于具體研發的流程,SAP有一套統一標準:首先由全球各地專家去搜集當地用戶需求進行分析整理,然后把這些需求傳遞給負責相關產品線的研究院,再由研究院匯總形成解決方案,最終完成開發并發布?!拔覀兂袚捻椖坑?0%為地區性和全球性的項目,并不只是為中國客戶服務的?!避窍轺敫嬖V記者,中國研究院在SAP全球中小企業產品研發中起著主導作用,而且在這方面,中國研究院擁有德國外的最大研發隊伍。
芮祥麟現在匯報工作的頂頭上司就是當年他在總部工作時的部門領導。無疑這種相互之間的信任給芮祥麟的工作帶來很多便利,但這也會給他更多的壓力,因為他們熟悉芮祥麟的能力。如今的芮祥麟去總部出差的頻率更高,“每個月都要去幾次?!?
“混血”文化
在SAP中國研究院,所有員工都會通過郵件、電話、視頻會議等方式隨時和全球各地的相關部門保持密切溝通,而且80%的員工每年有出國交流的機會,關鍵崗位的跨國出差頻率平均每兩個月一次,這些對員工的語言和溝通能力要求相當高,但芮祥麟并不為此發愁,“我這里招聘員工的比例大概是100份簡歷中最終錄取一位,人才的素質不成問題?!?
溝通的背后是跨文化的碰撞。中國研究院的研發人員在軟件業平均從業經驗五年以上,這個隊伍中大多數為中國員工,也有部分來自于其他國家?!拔幕亩嘣詭Ыo我們的好處就是,大家從服從權威、按指令工作轉而形成了爭辯、討論和創新的習慣,這對中國人尤其不易?!倍@正是芮祥麟所希望看到的,在他眼里,文化的碰撞所能帶來的創新應該成為中國研究院最大的特色?!拔覀兊奈幕苡幸馑?,有德國人流程上的嚴謹,有硅谷的奇思異想,也有中國人的包容力?!避窍轺胄ρ?。
不過中國研究院的高速發展更倚賴本地龐大的優秀人才庫。中國目前每年有300多萬名大學生畢業,而且其中有15萬名軟件人才,和印度比起來,“中國畢業生在學校里掌握了很好的軟件基本思想和編程能力,在企業里通過對行業的了解后就能很快上手?!避窍轺敫春弥袊浖I的發展。
但近年來中國人力成本的上升也給芮祥麟帶來了新難題。上海、北京等地軟件人才的工資幾年里上漲了40%,隨著大公司不斷涌入,這個趨勢還在繼續。因而中國研究院把目光投向了西部,2006年4月,成都分部成立?!澳壳吧虾7植控撠煯a品開發,而成都分部現有100人左右,主要負責新產品的行業知識庫開發?!?
除了轉向西部,SAP也通過和大學的合作強化人才壟斷。通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合作設立SAP工程碩士學位,SAP在培養本地專用人才方面進入一個新階段,而中國研究院也從中獲益非淺,芮祥麟本人也擔任了高校SAP碩士授課的工作。
知識產權圍墻
然而相比于人才問題,芮祥麟眼前更關注的是知識產權保護問題,而且他也毫不隱瞞地把這種意思傳達給了SAP中國研究院的每一個同事?!拔冶仨毟嬖V大家,總部最開始很猶豫是否把整個產品線都放到中國研究院,其中最主要的擔心就是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焙髞碓谲窍轺氲姆磸驼f服下,SAP中國研究院終于拿到了相關項目,但總部對這一點仍存有顧慮。
“其實國外對中國知識產權的保護狀況了解得并不全面,在加入WTO五年后,中國在相關法律上的嚴謹程度可堪媲美歐洲發達國家?!钡窍轺胍膊坏貌怀姓J,自己每次回總部溝通,都要再次強調中國研究院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以打消總部高層的擔憂,這讓他有些苦惱?!爸袊霈F的一些知識產權問題,大多屬于仿冒而不是偷竊?!?
慎重起見,芮祥麟還是開始了兩手準備。首先是將產品專利申請在中國注冊,“一旦發生問題,在法律手續上就比在歐美注冊要減少很多往來環節,無疑加快了速度,以盡量減少損失發生?!?
其次是對員工的教育和監測?,F在研究院正在實施一套內部系統,技術人員進出開發系統,取用、更改、下載、傳輸代碼等都會被系統記錄?!爱斎?,所有這些舉措都會事先和員工充分溝通,為的是告訴大家,監測的目的不是背后窺探,而是為了提醒注意開發規范,一切都是為保證中國研究院在不受外界干擾的情況下快速發展?!?
但這些壓力對于芮祥麟和他的中國研究院同事而言并不是問題。在這里,最重要的是對工作的熱愛,“基本上我的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避窍轺胝f。
(責任編輯:銘銘 mingming_ky#126.com TEL:(010)-68476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