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底,美國《時代》周刊把“你”——指那些“基于因特網的內容創建者”,推舉為“年度風云人物”?!稌r代》周刊說,在“網民”作為主體的這場“深刻的社會實驗”中,正是“你”通過YouTube、MySpace、Wikipedia、Facebook和Amazon等因特網工具影響了,甚至控制了大眾媒體。虛擬時空的網民已成長為“數字民主”時代的“新公民”,各行各業的網民“不僅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世界得以改變的方式”。
那么,在網絡全球化的浪潮洶涌于世界各地的今天,網民究竟是曇花一現的風流人物,還是影響深遠的時代英雄?網民真的引起了什么重大的社會變遷?網民真的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世界未來的發展進程?
“維基百科”:網民的“利益共同體”
在美國,常用的網絡搜索工具除谷歌(www.google.com)和雅虎(www.yahoo.com)之外,可能就數維基百科(www.wikipedia.com)了。作為一家最能代表“全球知識經濟時代”新媒體特征的網站,“維基百科”不僅僅是純粹的“知識生產”機構,更是無數網民共同傾注心血并不斷壯大的“利益共同體”。
在這里,網民不僅可以搜索和瀏覽各自感興趣的內容,也可以發揮個體的聰明才智,隨時更新和修改有關條目的內容。如今“維基百科”的聲譽如日中天,不僅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關注,甚至引起了美國國會等重要部門的“關照”?!稌r代》周刊透露,2006年初,美國國會要求其所屬員工禁止利用“維基百科”詆毀他人形象和篡改他人文件?!稌r代》周刊評論說,“維基百科”作為一種輔助工具,某種程度上也是檢驗人性善惡的試金石。
截至2006年底,在“維基百科”的作者群體中,25歲的加拿大人普爾西斐(以“Simon P”的名義發表文章,真實姓名為Simon Pulsifer)是當之無愧的“冠軍”。早在2001年他就對“維基百科”有所耳聞,但正式為“維基百科”撰寫條目則始于2003年。目前,由他撰寫的條目已近3000條,幾乎比“亞軍”多寫了一倍。此外,他還為9.2萬個由別人撰寫的條目進行過更新和完善。他坦白地說,在完善由他人編纂的條目方面,他目前位居亞軍。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事實上,盡管以網絡上載內容為基本技術特征的“維基百科”所含內容的錯誤率不少于世界著名的《不列顛百科全書》,但迄今仍有人在故意破壞“維基百科”的聲譽,惡意刪除或篡改條目內容。所以有評論說,“維基百科”也是“檢驗人性善惡與否的試金石”。
博客:方興未艾的新興媒體
29歲的美國人赫德森創辦了他的政治博客(www.newsfortheleft.blogspot. com),他本人也被稱為“華盛頓裁判”,這是由于他發表的一篇關于“停止‘性’掠奪”的博客文章葬送了一名美國眾議員的政治前途,這一結果甚至出乎赫德森本人的意料。這名議員在現實生活中不檢點,同時還在網上發布色情內容的郵件,這一切在華盛頓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作為一名“平民記者”,赫德森以博客的方式,揭開了美國包括這名議員在內的一些政客的虛偽面紗,把他們的丑惡行徑暴露在陽光之下。
2004年,“以事實說話”為準則的赫德森曾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約翰·克里的競選活動效勞,而他的職業理想是成為一名體面的政治評論員。眾議員辭職事件曾在美國社會轟動一時,但令人遺憾的是,赫德森本人卻因該事件丟掉了在“人權運動”公司的工作,原因是他“利用公司資源從事與眾議員辭職事件相關的博客行為”。
在美國,“網絡政治”對現實政治的影響方興未艾。據《國際先驅論壇報》透露,一批曾在美國傳統主流媒體工作的職業記者,近期正紛紛從傳統報刊等媒體“跳槽”到以網絡博客等為代表的新興媒體。例如,一家名為“thepolitico”的網絡政治博客將于1月23日正式“開博”。
除了政治博客,軍事博客也備受關注。35歲的美國陸軍上尉凱利創辦了自己的軍事博客(www.wordsmithatwar.blog-city.com),他因此被稱為“戰爭史詩作者”。說“英雄造時勢”,不如說“時勢造英雄”。凱利及其戰友對目前美國媒體的“前線報道”非常失望,他們認為,美國主流媒體所描述的發生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沖突與事實并不相符。因此,自2005年赴伊拉克開始,凱利幾乎每天在值勤下崗之后便打開筆記本電腦,以軍人的獨特視角如實地記載前線發生的事情。凱利認為,“沒有人比前線的戰士更了解戰場上發生了什么”。據統計,美國的“軍事博客”已達1200多家,凱利“軍事博客”的點擊率已超過20萬?!稌r代》周刊認為,如果說電視作為一種媒體在越南戰爭中嶄露頭角,那么,伊拉克戰爭則開始讓“博客”這一新興媒體大顯身手。因此,與凱利一樣的大批“軍事博客”不僅僅是在及時向親友匯報戰況,他們更是在“通過博客撰寫歷史”。
分享視頻:直逼“CNN效應”
2006年,谷歌以16.5億美元“收編”了創立只有一年半的www.YouTube. com。從某種程度上說,以“分享視頻”為主要特征的YouTube代表了網絡全球化時代的發展趨勢之一。事實上,鑒于YouTube對社會政治生活的巨大影響,正如美國《外交政策》今年第一期發表的以《YouTube效應》為題的文章所指出的那樣,國際社會已開始探討與“CNN效應”類似的“YouTube效應”問題。此外,與Google一樣,YouTube在英語界已發展為一個動詞,你既可以“Google一下”,也可以“YouTube一下”。
在美國,眼下最著名的“分享視頻”作者包括“思謀士”(Smosh,實際為安東尼和伊恩兩個年輕人的綽號,類似于中國歌壇的羽·泉)等一大批身兼制片人、導演和主角為一體的“平民記者”。他們既是YouTube的消費者,更是YouTube的生產者?!八贾\士”為美國最著名的網絡歌手,他們在www.YouTube.com的“收視率”曾連續六個月位居榜首。目前,觀看“思謀士”節目的次數已超過1700多萬?!八贾\士”擁有自己的網址:www.smosh.com。
與其類似,法國青年凱梅尼(www.kamini.fr)的名字也是通過YouTube及法國兩家“分享視頻”網站www.WAT.tv.com和www.Dailymotion.com傳遍全世界的。他把家鄉小鎮的風土人情用歌聲告訴了世界各地的網民,純樸的歌聲和真摯的感情受到人們在網絡空間與現實世界的普遍歡迎,因此,在樂壇包裝公司的資助下,他迄今已出版了兩張歌曲專集。
網絡社交:“我的地盤我做主”
目前,美國最著名的網絡社交網站是www.MySpace.com。在這個漫無邊際的虛擬空間中,不分民族、宗教、年齡與性別,世界各地的網民可以無憂無慮地在“我的空間”宣布“我的地盤我做主”。事實上,信息社會中的“網絡社交”改變了人們傳統的交往模式,發展前景呈現出勢不可擋的趨勢。據《國際先驅論壇報》報道,在以往英語和日語網站的基礎上,My-Space在今年1月上旬開辦了法語網站www.fr.MySpace.com,計劃今年10月再開辦德語網站,而西班牙、意大利、荷蘭等語種的網站也在緊張籌劃之中。
《時代》周刊報道,在美國MySpace網站中,迄今“最風流的”是25歲的美國麗人特瑰拉,她被稱為“網絡時代的麥當娜”。雖然她是個“多棲精靈”——集辯論人、歌手、模特、博客、演員等身份于一身,但最適合她的稱呼似乎應是“網絡女王”。特瑰拉具有越南血統,一歲時從新加坡移居美國,完全融入了美國社會。2003年9月,受美國MySpace公司創始人安德森的邀請,她開始成為MySpace的重要主角之一。三年多來,她通過“網絡社交”已結交了150多萬名“追星”網友。迄今,對她的點擊率已超過5000萬,現在每天仍有幾千名“粉絲”要求與她相識??梢哉f,美國佳麗特瑰拉是網絡時代美國“網上造星運動”的最大受益者。
《時代》周刊網民故事
根據《時代》周刊駐北京、紐約、洛杉磯、巴黎、首爾等世界各地的記者所采寫的15個網民故事,除了以上介紹的幾個“網民”故事之外,其他的還有:
莉拉 20歲的美國女大學生,網名pppppanic,用www.YouTube.com取代了看電視。
塞德 21歲的美國大學生,正在攻讀“工程”與“政府”專業雙學位。在參與報道議員競選活動中被污稱為“Macaca”;通過YouTube,他的不幸遭遇已被網民“點擊”32萬次。
吉爾 22歲的美國女大學生,正在攻讀“特殊教育”和“英語”專業雙學位。通過社交網站www.Facebook.com結交了700多名網友。她的體會是,與前輩的傳統社交方式不同,網絡全球化時代的“網絡交友”已取代了以往的面對面交談或借助于固定電話的“煲電話粥”。
庫什德 22歲的巴基斯坦人,信奉“眼見為實”的“攝影迷”。通過www.flickr.com/photos/alikhurshid,他把展現巴基斯坦風光名勝的200多幅照片傳遍了全世界?!稌r代》周刊認為,庫什德的照片扭轉了世人的一種錯誤觀念,即巴基斯坦只與某些國際政治問題相關聯。在www.flickr.com網站上,目前已有3.2億多幅照片。
沃倫與麗娜夫婦 34歲和32歲的英國“網上廚師”,曾為英國《衛報》編輯,以網絡互動的形式與“愛好廚藝”的網民交流各式烹飪技巧。他們的網址是www.crashtestkitch.com。
金女士 45歲的韓國人,為韓國“網絡每日電訊(www.ohmynews.com)”撰稿的47000個“義務記者”之一。2005年,由于出色的撰稿貢獻,被授予年度最佳“平民記者”稱號。
羅斯 21歲的美國人,被形容為“比微軟更狡猾”的人,網址為www.blakeross.com。年僅15歲時,他就開始在“網景公司”實習。2006年10月,他開發的軟件Firefox 2.0受到廣泛關注,24小時內便被網民下載200萬次。他主張“開放式”的技術創新,倡導“共享商業秘密”的開發方式。他堅信,“越多的人能享受到你的知識產權,對你就越有利”。目前他一邊在斯坦福大學讀書,一邊在業余從事“Parakey”的項目開發。但是,對他目前從事的軟件開發,他卻聲明說,迄今仍處于“絕密”階段。
王曉峰(wangxiaofeng.net) 中國人,拒絕盲目崇拜,被稱為“最受尊敬的”博客。
克勞斯娜 54歲的格魯吉亞人,創辦了www.snipurl.com/151kj。由54歲的格魯吉亞人克勞斯娜創辦的網上書評。目前,她已在美國www.Amazon.com網站發表了對12896本書的書評——相當于連續35年每天推薦一本,而成為婦孺皆知的“義務書評家”。目前,她仍堅持每天閱讀并評論四至六本書。歐美一些著名出版商已把她推舉為“公關官員”,每周免費向她寄送50本書。
(責任編輯:銘銘 mingming_ky#126.com TEL:(010)-68476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