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計算整個實現方式的實際收益率,建立一個小型的概念驗證,以了解每次發布時手動運行回歸測試與冒煙測試的時間,以及運行的次數。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夠理解這種方式所減少的時間成本(也就意味著金錢)。
5.為測試的實現提出一種基于階段的路線圖。在每一階段,主要的交付內容是一些自動化的測試腳本,以及使這些腳本實現最優化所必需的框架特性。
結論
在進行測試評估時,我傾向于討論測試自動化的解決方案。在整個產業都在選擇敏捷開發的現階段,應用程序的各個部分將陸續交付,并保證能夠工作及一致性。那么,為什么在進行測試自動化時不選擇同樣的策略呢?對于完全專注于開發框架這種策略,我們應當堅決說不!我們應當進行增量式的交付(即自動化腳本的部分子集,以及運行這些腳本所必需的部分測試用具),以實現最優的、最快的收益率
原文轉自:http://www.uml.org.cn/Test/201610172.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