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綜合測試評估工具
把靜態分析、動態分析、測試評估等綜合在一起,測試人員可以用命令來控制系統執行不同的測試工具,各工具模塊之間的通信通過數據庫來實現。一個可行的簡單辦法是建立一組測試工具,或者叫做測試工具庫。這些工具可能都是相互獨立設計的,彼此間沒有什么聯系,但都能從某一側面對程序進行測試,任由用戶選擇使用。
測試腳本
在測試過程中,測試腳本起著關鍵的作用。每種腳本技術在支持腳本完成測試事例的時間和開銷上都有各自的長處和短處。對于軟件測試來說,使用哪種腳本技術并不是最主要的,腳本所支持的實現測試事例體系的整體考慮才是最主要的。
1.線性腳本技術
線性腳本是錄制手工執行的測試事例得到的腳本。這種腳本包括所有的擊鍵、功能鍵、箭頭控制測試軟件的控制鍵及輸入數據的數字鍵。如果用戶只使用線性腳本技術,即錄制每個測試事例的全部內容,則每個測試事例可以通過腳本完整地被回放。幾乎任何可重復的操作都可以使用線性腳本技術實現自動化。
2.結構化腳本技術
結構化腳本類似于結構化程序設計,結構化腳本中含有控制腳本執行的指令,這些指令或為控制結構或為調用結構。所有測試工具腳本語言支持三種基本控制結構。第一種形式為“順序”腳本(即前面介紹的線性腳本)。另外兩種控制結構形式的腳本為“選擇”或“疊代”。選擇控制結構使腳本具有判斷功能,最普通的形式是“if”語句判斷條件為真或為假; 疊代控制結構可以根據需要重復一個或多個指令序列,有時也將這種結構稱為“循環”。
除控制結構外,一個腳本可以調用另一個腳本,即將一個腳本的控制點轉到另一個子腳本的開始,執行完子腳本后再將控制點返回到第一個腳本。這種機制可以將較大的腳本分為幾個較小的易于管理的腳本。
結構化腳本技術的主要優點是健壯性更好;可以執行許多其他類似的功能,如需要重復的指令可以使用循環結構;還可以作為模塊被其他腳本調用。其缺點是使用腳本變得更加復雜,而且測試數據仍然“捆綁”在腳本中。
3.共享腳本技術
共享腳本是指腳本被多個測試事例使用。這種技術的思路是產生一個執行某種任務的腳本,而不同的測試要重復這個任務,當要執行這個任務時只需在每個測試事例的適當地方調用這個腳本。這樣將帶來兩個好處: 第一,可以節省生成腳本(編寫或錄制指定的操作)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