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新一代網絡——Web 2.0,一般指人們可以通過網絡協同合作和共享信息的各種網絡服務。它與第一代網絡服務不同,大多是互動式服務。但是,這種不靠產品收費的新型網絡能生存多久呢?
答案或許不會很長。原因很簡單,像上世紀90年代末大量涌現的“.com”公司一樣,Web2.0沒有商業模式,他們最常見的利潤來源是內容關聯廣告。但有些分析人士指出,像Google公司AdWords那樣單靠用戶點擊廣告獲得的收益僅僅能維持網站服務器硬件的費用。因此,一些觀察人士相信在未來12~24個月間就會發生Web2.0的輕度經濟衰退。
Web2.0企業或許不會經歷2000~2001年間“.com”公司所經歷的大崩潰。原因很簡單,這些Web2.0公司沒有接受大量的風險基金,雇員也少的多。而且,底層技術不會消失,失敗的公司會在合并的浪潮中被稍微大一些的競爭者收購。
然而,數字媒體新聞網站PaidContent的分析人士認為,目前新的網絡軟件服務公司有300多家,而且還在增加,Web2.0企業數量太多,很難盈利。
Web2.0企業過剩的部分原因是因為維持現代網絡商業模式的費用很低,一組小規模的編程團隊就能采用AJAX(高級JAVA腳本語言和XML)構建數據庫為支撐的網站。而且網絡服務器硬件費用和網絡帶寬的開銷持續下降。
加州軟件技術風險咨詢公司的杰夫·科里夫認為,門檻降低導致大量Web2.0企業的誕生。任何人每月花100~200美元租用一臺服務器,搭建一個Web2.0網站,實現共享并自己命名就夠了。因此,這不是“.com”類型的泡沫,而是奇客涌現式的泡沫。
這些新興公司有幾種途徑可以生存,包括傳統廣告、附加服務收費、吸納會員費。但問及Web2.0公司CEO關于公司的商業模式時,他提到了內容關聯廣告(contextual advertising)。這種廣告模式已經漸漸成為Web2.0企業的主要收入來源。
公司要想使Web2.0的繼續繁榮下去就必須做兩件事中的一件。一是吸引大公司的興趣,像Yahoo公司就收購了Flickr、Delicious、WebJay、Konfabulator和Upcoming公司;二是獲得足夠多的用戶并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像YouTube公司在視頻下載領域領先那樣?;蛘叨呒娑兄?,像MySpace公司,本身有超過5000萬用戶,又在2005年6月被魯柏特·默多克新聞集團收購。
但是,網絡市場戰略分析家塞思·金德認為,越是缺乏成功的Web2.0公司越可能在目前的收入來源狀況下存活下來。大量的這種公司并不需要利潤,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支出。3個月以前,金德開辦了自己的web2.0公司――Squidoo,這是一種市民網絡目錄類型的公司,旨在引導網絡最佳的相關內容。Squidoo公司的盈利以Google公司AdWords廣告和Amazon公司會員收費兩者相結合的方式。
并不令人感到吃驚,金德不同意專家們預測Web2.0公司將會小幅崩潰的普遍觀點。但是他確實承認一些Web2.0公司會落后。他認為,因為市場規則不同,所以不會出現在“.com”泡沫破滅時的大崩潰,但盲目認為這個行業有多大多盈利肯定是一種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