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站在哪個位置并不重要,但你下一步邁向哪卻很關鍵。
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增加生命的寬度。
重要的并不在于你現在的地位是多么卑微,或者從事的工作是多么地微不足道,只要你強烈地渴望攀登成功的巔峰并愿意為此付出艱辛的努力,那么總有一天你會喜笑顏開如愿以償。
有什么樣的目標,就有什么樣的人生。
社會結構是一種金字塔狀結構。大量的人處在金字塔的底部,只有一小部分人處在金字塔的頂部。處在底層的人們每天只能收支相抵,量入為出,只能現掙現吃,僅夠糊口。而處在頂尖的人則是蒸蒸日上,繁榮興旺。每一個城市每一個公司,都是大多數人在底層,少數人在頂部,而處在頂部的人都是從底層逐漸上升的。
為什么偏偏是他們達到了眾人矚目的高度呢?
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希爾頓、洛克菲勒并不比你擁有的時間多一秒鐘,但為什么只有他們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問題的關鍵就在于你沒有人生的高度。
絕大多數人之所以平庸一生,之所以只能在歷史的舞臺上扮演無足輕重的次要角色——包括那些懶惰閑散的人、好逸惡勞的人、平庸無奇的人——原因就是他們缺乏內在的動力。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在一群智力與年齡都相近的青年中進行了一次關于人生目標的調查,結果發現:
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長遠目標;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
60%的人只有一些模糊的目標;
27%的人根本沒有目標。
25年后,哈佛大學再次對他們做了跟蹤調查,結果令人十分吃驚!
那3%的人全部成了社會各界的精英,行業領袖;
那10%的人都是各專業各領域的成功人士,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事業有成;
那60%的人大部分生活在社會中下層,胸無大志,事業平平;
那27%的人過得很不如意,工作不穩定,入不敷出,常常抱怨社會,抱怨政府,怨天尤人。
在我們的周圍這樣的人比比皆是,這些人私下里認為自己很聰明,他們滿足于混日子,敷衍了事,混水摸魚,過一天算一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浪費自己寶貴的青春、生命、大好前程;他不知道自己所做的蹩腳的工作,對老板的損害不及對自身損害的一半。對于老板而言,這可能會是幾個美元的損失,但對他自身來說,這卻是人格和自尊的喪失,是做人的喪失。
回溯歷史,我們不難發現,每一個偉大的建樹每一項杰出的成就都是由那些志向高遠的人所創造的,不論是像愛迪生、福特、貝爾、萊特兄弟這樣的發明家,還是像馬丁·路德·金以及從囚徒成為南非總統的納爾遜·曼德拉這樣的社會改革家。他們拒絕接受中庸之道,他們追求卓越,所以他們功成名就,這就是精華法則:最優秀的將會上升到金字塔的頂部。
對于年輕人來說,不管現在他多么貧窮或者多么笨拙,只要他有著積極進取的心態和更上一層樓的決心,我們就不應該對他失去信心。對于一個渴望著在這個世界上立身揚名、成就一番事業的人來說,任何東西都不是他前進的障礙。不管他所處的環境是多么地惡劣,也不管他面臨艱難險阻,他總是能通過內心的力量驅動自己,脫穎而出,勇往直前。我們不可能阻擋一個林肯一樣、威爾遜一樣、或者希爾頓一樣的人物的崛起。對于這樣的一些人來說,即便是貧窮到買不起書本的地步,他們依舊可以通過借閱而獲得夢寐以求的知識,即使處于卑微的境地,他們也從不放棄夢想。他們即使一次次失敗,也從不放棄努力。他們就是擁有“自驅力”的人。
你或許會認為自己太差勁,能成就一番事業的機會和概率微乎其微,但是,問題的關鍵并不在于你現在的地位是多么地卑微或者從事的工作是多么地微不足道,只要你有強烈的進取心,只要你不局限于狹小的圈子,只要你渴望著有朝一日成為萬眾矚目的人物,只要你希冀著攀登上成功的顛峰并愿意為此付出切實有效的努力,那么任何障礙都阻擋不了你成功的步伐。正如胚芽通過力量的積蓄最終鉆出地面一樣,竹子需要在地下長四年長到地上然后每年快于一年,你也將通過持之以恒的努力逐漸地遠離平庸,擁有輝煌而壯麗的人生。
我們不應該根據人們現在從事的工作來對他進行評判,在確切地了解一個人的理想和抱負之前,無法對一個人輕易地下結論。判斷一個人的標準應該是看他所擁有的抱負和確立的目標。一個年輕人,只要他具備毅力、恒心和信念,他完全有可能成為一個杰出人物。在一個人的日?;顒又?,我們可以發現某些預示著他的未來的東西。他做事的風格,他對工作的投入程度,他的言行舉止——所有的一切都預示著他會擁有什么樣的未來。當我們看到一個工作兢兢業業,想方設法地使每一件事都做得盡善盡美,以自己的努力和成就為榮,并在此基礎上積極尋求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的人時,我相信他總有一天會嶄露頭角。
洛杉磯郊區有個年僅15歲的孩子,擬了一個題為《一生的志愿》的表格,其中包括:
“到尼羅河、亞馬遜河和剛果河探險;登上珠穆朗瑪峰、乞力馬扎羅山和麥特荷恩山;駕馭大象、駱駝、鴕鳥和野馬;探訪馬可·波羅和亞歷山大一世走過的路;主演一部像‘人猿泰山’那樣的電影;駕駛飛行器起飛降落;讀完莎士比亞、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著作;譜一部樂譜;寫一本書;游覽全世界的每一個國家;結婚生孩子;參觀月球……”
他把每一項編了號,共有127個目標。
當把夢想莊嚴地寫在紙上之后,他開始循序漸進地實行。
16歲那年,他和父親到佐治亞洲的奧克費諾基大沼澤和佛羅里達州的埃弗洛萊茲探險。
他按計劃逐個地實現了自己的目標,49歲時,他完成了127個目標中的106個。這個美國人叫約翰·戈達德,獲得了一個探險家所能享有的一切榮譽。他集腋成裘、不辭艱苦地努力實現包括游覽長城(第40號)及參觀月球(第125號)等目標。如果你也能像他一樣,從小擁有遠大的抱負,有一天,你也會發現自己是那個走得最遠的人!
當年輕的希爾頓在希爾頓酒店當服務員時,酒店的高層領導已經預測到了,即便希爾頓現在僅僅是一個普通的清潔工,但這個年輕人必定前程無限,因為他是如此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如此地樂觀自信,如此強烈地渴望大展宏圖。他經手的每一件事都能做到盡善盡美,這些都預示和象征著他未來作為的不可限量。
事實證明他的確是做到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