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圖 1 可以看出,為了實現軟件注入,除了具備運行在通用計算機平臺上的相關開發工具(例如 VC++ 、 VB 、 Delphi 等)外,還必須制訂軟件注入規程和研制軟件注入設備。注入規程包括嵌入式系統和注入設備的物理接口的機械特性和電氣特性、具有口令字校驗功能和差錯控制機制的通信協議等;注入設備分為注入卡和注入槍,前者采用通用計算機的標準接口如 RS232 、 USB 等與通用計算機互連,用于將軟件程序輸入到注入槍,也可直接對嵌入式設備注入,后者為移動式注入設備,便于為不在本地的嵌入式系統完成軟件的升級服務。
在制訂了軟件注入規程并擁有了相應注入設備后,還需要解決新注入程序與 MCU 中的固化程序的連接問題,以實現新注入代碼的功能。圖 2 給出了基于 C8051F023 的一種解決方案。
該方案是一個基于 MCU 所實現的功能模塊化方案,在固化在 Flash 中的主程序模塊和引導裝入模塊的支持下,模塊 1 、模塊 2 、模塊 3 等均可實現程序代碼的更新。方案中的主程序模塊完成 MCU 的初始化工作以及可注入模塊所需的一些默認設置,而不可用扇區和保留扇區是 C8051F023 的特性。前者提供了芯片的安全選項,但不支持應用程序在系統可編程;后者為工廠專用,不能存儲用戶程序。
在 0x1000~0xFBFF 的地址空間內,每個模塊為具有某一功能的相對獨立的軟件代碼,其所占的地址空間可依據程序代碼的大小通過偽指令來定義和修改。當存儲器容量較大時,剩余的地址空間可作為保留,用于存儲新增加的功能模塊代碼。
通常 MCU 的中斷向量位于主程序模塊的地址空間內且是固定不變的( C8051F023 的中斷向量地址為 0x0000 ~ 0x00AB )為了能夠使用硬件中斷資源(比如 UART ,定時器等)以及確保所有功能模塊都能獲得調用,需要統一定義中斷服務程序( ISR )和所有功能模塊(包括保留地址空間)的入口地址和地址空間范圍,這是實現新注入軟件與固化軟件之間連接的唯一途經。在開發新的可注入軟件模塊時必須遵守這一規定,如果入口地址不一致,新的軟件模塊將得不到調用;如果軟件模塊太大以至超出了規定的地址空間范圍,新的軟件模塊將會占用相鄰模塊的地址空間,從而影響后者的調用和功能實現。此外,在編寫軟件注入模塊時還要注意以下兩點。
?、?在寫入新的軟件代碼之前,需要將程序存儲器中原來的數據擦除。由于 C8051F023 的 Flash 存儲器是以大小為 512B (用十六進制表示為 200H )的扇區為單位組織的,一次擦除操作將刪除整個扇區,因此每個功能模塊的地址空間必須是 200H 的整數倍。
?、?C8051F023 特有的優先權交叉開關譯碼器在數字外設引腳和通用 I/O 端口之間建立了可控的連接,該機制提高了 I/O 靈活性,但也使得如下情況成為可能:新開發的可注入模塊需要使用并配置高優先權的外設,在把該模塊注入到 MCU 后,這些配置會改變主程序模塊中已經定義的數字外設與通用 I/O 端口間的關系,使得 I/O 引腳不再具有原先的含義,從而破壞了 MCU 與嵌入式設備間的接口標準。因此,必須在主程序模塊中統一配置優先權交叉開關譯碼器,從而為所有模塊建立一個通用的、引腳含義明確的硬件平臺。
3 軟件代碼文件的生成
從圖 1 可以看出,軟件程序最終是以十六進制代碼的形式駐留在軟件注入槍或注入卡中的,因此軟件程序的十六進制代碼文件必不可少。然而,在 C8051F023 集成開發環境下,源程序文件經過編譯后生成的二進制文件是不可讀的,只能通過 JTAG 口下載到 MCU 中。對此,需要把開發環境中附帶的 DOS 程序 oh51.exe 復制到與編譯后的二進制文件相同的文件夾下,然后在 DOS 操作環境下利用該工具將生成的二進制文件轉換成 hex 文件。然而,此時的 hex 文件仍是不可用的(如圖 3 所示,這里假設文件名為 example ),因為它包含了行標識符號、代碼地址、校驗字符等非代碼內容,并且由于 ORG 偽指令的使用使得軟件代碼的地址是不連續的,而通常采用的手段是將軟件代碼下載到連續的存儲器空間,以簡化通信協議的制訂和引導裝入程序的編寫。針對這種情況作者編寫了 DOS 程序 v2.exe ,利用該程序可將輸入的 hex 文件統一轉換成僅包含純粹軟件代碼的 codes.txt 文件(如圖 4 所示),同時生成的 readme.txt 文件給出了在注入軟件時所需的一些參數(該參數與軟件注入規程有關)。 V2 程序的功能具有通用性,可作為 C8051F023 集成開發環境的一部分,該程序使用 Turbo C 2.0 集成開發環境開發,其源代碼見本刊網站 www.dpj.com.cn 。
結 語
軟件注入技術是實現嵌入式系統軟件升級的一種有效手段,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采取諸如制訂軟件注入規程、研制軟件注入設備并開發相應各類軟件等一系列技術措施,且具有多種可行方案。本文給出了其中的一種實施方案(如圖 1 所示),在論述了采用軟件注入技術的優勢和可行性后,針對采用 C8051F023 的嵌入式系統,討論了基于 C8051F023 的軟件注入實現方案和相關的一些問題,并編寫了 V2 程序以完善 C8051F023 集成開發環境在實現軟件注入方面的功能。
參考文獻
1 張迎新,等 . 單片機初級教程 .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 2000
2 潘琢金 , 施國君 . C8051Fxxx 高速 SOC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 .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