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可恢復測試的基本流程
首先需要制定可恢復測試計劃,并準備好可恢復測試用例和可恢復測試規程。其次,是要對照基線化軟件等級和基線化需求分配。第三,進行軟件可恢復測試。在此過程中,要用文檔記錄好在可恢復性測試期間所出現的問題并跟蹤直到結束。然后,將可恢復測試結果寫成文檔,說明測試所揭露的軟件軟件能力、缺陷和不足,以及可能給軟件運行帶來的影響。最后,說明能否通過測試和測試結論,并提交可恢復測試分析報告。
可恢復測試經驗總結與分享
從測試技術和測試管理的角度來看,目前對高可靠性軟件測試特別是可恢復測試方案,許多測試人員還缺乏真正的認識。因此,對需要高可恢復的軟件如何實施可恢復測試,在技術和經驗上仍是一個頗不成熟的領域,更缺少一種體系化的方法。
(1)必須從認識上有足夠的重視和關注
讓人非常遺憾的是在可恢復測試上,許多測試人員還缺乏足夠的重視和關注。例如,許多測試人員認為只要我們有制定可恢復測試方案,有獲得所需的硬件和軟件,配置了系統,然后也有測試故障轉移和災難恢復響應系統,一切按照預期計劃進行就OK了。但是大多數的測試人員只會在常規環境下進行可恢復測試,并沒有想盡一切可能的辦法在更多的不同環境下的進行可恢復測試,結果是他們并沒有確保自己進行了足夠的可恢復測試。
(2)必須制定明確的測試計劃和測試制度
如果沒有制定明確的測試計劃和需要遵循的測試制度,那么測試就會馬虎了事,根本無法滿足可恢復測試的要求。那么完成測試目標也成了空中樓閣,軟件可恢復性質量也無從談起了。
(3)必須要用真實數據進行測試
用真實數據進行真實測試是可恢復測試中最棘手的部份。因為在沒有用真實數據測試的時候,就很難評價系統進行可恢復或故障轉移過程中的各種技術指標的有效性。我在可恢復測試中得到的寶貴經驗是,用真實數據進行測試會得到讓人難以接受的事實,但這是提高軟件測試質量的關鍵之一。
(4)確保測試過程和文檔的一致性
軟件可恢復測試工作還包括:驗證應用程序不同環境下的表現、書面需求分析文檔、聯機幫助、界面資源等。因此,當進行可恢復測試活動時,應確保測試手冊、聯機幫助、測試分析報告和應用程序測試需求的完整性和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