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測試是敏捷軟件開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方法最初由Kent Beck引入,現在已經深入人心在很多企業系統中使用。單元測試可以幫助開發人員降低漏洞數量,減少花費在調試上的時間,有助于開發更健壯更穩定的軟件。
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介紹軟件工程師都可以使用的12個單元測試技巧,適用于任何編程語言和編程環境。
1、使用單元測試降低風險
![]() |
新手可能會問“為什么我應該編寫測試代碼?”的確,很多人會這樣想:測試工作不是應該由進行驗收工作的測試人員來完成嗎?這種想法在現代軟件工程學中已經沒有立足之地。軟件團隊的目標是開發高質量的軟件。無論是個人用戶,還是企業用戶,已經無法接受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充滿漏洞的軟件。
現在你可以使用豐富的類庫資源、Web服務和支持重構及單元測試的綜合開發環境,在軟件中再出現漏洞就沒有任何借口可找了。
單元測試背后的思想是,為每一個軟件單元、模塊和構建創建一個測試代碼。單元測試讓軟件持續測試變得很簡單;與手動測試不同,你可以輕松的重復執行單元測試。
隨著你的軟件規模變大,單元測試部分也隨之變大。每一個測試都是系統正常運行的保障。代碼中存在漏洞就意味著軟件具有潛在風險。通過利用一系列單元測試,開發者可以大大降低漏洞的數量,降低未經實際運行驗證的程序的風險。
2、為每一個主要構件編寫一個測試用例
![]() |
當人們開始使用單元測試時,常常會先問“我應該編寫什么測試?”
人們最初的想法可能是要編寫大量的功能測試,也就是對系統不同的功能進行測試驗證。其實這種想法這是不對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為每一個主要構件創建一個測試用例。
測試的重點應該是一個構件。在每一個構件內找到它的所有接口,也就是這個組件對外公開的方法集。然后你才應該為每一個公開的方法編寫一個測試。
3、創建抽象測試用例和添加測試工具
![]() |
無論任何程序,都有一些共性的東西需要你對其進行測試。那么你首先應該為你的語言尋找一個單元測試。
舉個例子來說,很多Java開發者使用Junit來進行單元測試,它是一個簡單但強大的測試框架。它具有一個TestCase類,是所有測試的基類。
在你的開發環境中增加方便的方法和可用的工具。這樣所有你的測試用例可以具有共同的基礎構架,維護起來就非常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