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
  • 為何要進行白盒測試[3]

    發表于:2010-06-02來源:作者:點擊數: 標簽:白盒
    為何要進行 白盒測試 [3] 軟件測試 我們再來看一個實際案例:有兩個產品形態接近的項目,A項目正式實施 單元測試 與 集成測試 ,另一個項目B項目沒正式做白盒測試(簡單的拿調試當測試)。最后項目結束時對研發全過程的全部問題進行 缺陷分析 ,如下圖: A項目

      為何要進行白盒測試[3]  軟件測試

      我們再來看一個實際案例:有兩個產品形態接近的項目,A項目正式實施單元測試集成測試,另一個項目B項目沒正式做白盒測試(簡單的拿調試當測試)。最后項目結束時對研發全過程的全部問題進行缺陷分析,如下圖:

      A項目的缺陷類型分析

      B項目的缺陷類型分析

      A項目的所有問題中,應該發現問題的階段是白盒測試(單元測試與集成測試)的占50%,而B項目所有問題中,應在白盒測試階段發現的僅占33%,另外,A項目發現邏輯錯誤占13%,而B項目只占8%。由這個統計數據表明,不做白盒測試必然導致大量問題漏測。

      四、白盒測試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適

      既然白盒測試不可或缺,那么,白盒測試應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適呢?具體來說,白盒測試與黑盒測試應維持什么樣的比例才算合適?

      一般而言,白盒測試做多做少與產品形態有關,如果產品更多的具備軟件平臺特性,白盒測試應占總測試的80%以上,甚至接近100%,而如果產品具備復雜的業務操作,有大量GUI界面,黑盒測試的份量應該更重些。根據經驗,對于大多數嵌入式產品,白盒方式展開測試(包括代碼走讀)應占總測試投入的一半以上,白盒測試發現的問題數也應超過總問題數的一半。

      由于產品的形態不一樣,很難定一個標準說某產品必須做百分之多少白盒測試,但依據歷史經驗,我們還可以進行定量分析的。比如,收集某產品的某歷史版本在開發與維護中發生的所有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正交缺陷分析(Orthogonal Defect Classification,ODC),把“問題根源對象”屬于概要設計、詳細設計與編碼的問題整理出來,這些都是屬于白盒測試應發現的問題,統計這些問題占總問題數的比例,大致就是白盒測試應投入的比例。

      通過正交缺陷分析,還能推論歷史版本各階段測試的遺留缺陷率,根據“發現問題的活動”,能統計出與“問題根源對象”不相匹配的問題數,這些各階段不匹配問題的比例就是該階段的漏測率。

      參考文獻:

      1. IPL, "Why Bother to Unit Test? "

      2. Wayne Chan, 《第4代白盒測試方法介紹》

      3. Yang Gu, from IBM, "Adopting ODC to improve software quality: A case study"

    原文轉自:http://www.kjueaiud.com

    老湿亚洲永久精品ww47香蕉图片_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北美法律_国产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_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

  •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