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實驗法的由來
一、正交表的由來
拉丁方名稱的由來
古希臘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國王在檢閱臣民時要求每個方隊中每行有一個民族代表,每列也要有一個民族的代表。
數學家在設計方陣時,以每一個拉丁字母表示一個民族,所以設計的方陣稱為拉丁方。
什么是n階拉丁方?
用n個不同的拉丁字母排成一個n階方陣(n<26 ),如果每行的n個字母均不相同,每列的n個字母均不相同,則稱這種方陣為n*n拉丁方或n階拉丁方。每個字母在任一行、任一列中只出現一次。
什么是正交拉丁方?
設有兩個n階的拉丁方,如果將它們疊合在一起,恰好出現n2個不同的有序數對,則稱為這兩個拉丁方為互相正交的拉丁方,簡稱正交拉丁方。
例如:3階拉丁方
用數字替代拉丁字母:
二、正交實驗法
正交試驗設計(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又一種設計方法,它是根據正交性從全面試驗中挑選出部分有代表性的點進行試驗,這些有代表性的點具備了“均勻分散,齊整可比”的特點,正交試驗設計是分式析因設計的主要方法。是一種高效率、快速、經濟的實驗設計方法。
日本著名的統計學家田口玄一將正交試驗選擇的水平組合列成表格,稱為正交表。例如作一個三因素三水平的實驗,按全面實驗要求,須進行33=27種組合的實驗,且尚未考慮每一組合的重復數。若按L9(33) 正交表按排實驗,只需作9次,按L18(37) 正交表進行18次實驗,顯然大大減少了工作量。因而正交實驗設計在很多領域的研究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
利用因果圖來設計測試用例時, 作為輸入條件的原因與輸出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有時很難從軟件需求規格說明中得到。往往因果關系非常龐大,以至于據此因果圖而得到的測試用例數目多的驚人,給軟件測試帶來沉重的負擔,為了有效地,合理地減少測試的工時與費用,可利用正交實驗設計方法進行測試用例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