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考,在中國已經走過了十多年的歷程,今天,累計參加軟考的考生已有百萬之眾。系統分析師——軟考的最高級別之一,因其技術規格之高,通過人數之稀,一直以來就是眾多考生的終極目標??芍^是“系分如此多嬌,引無數考生競折腰”。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ABCD1688等網友他們成功通過2005年下半年系統分析師考試的一些故事與體會
(一)“總結一下過系分的體會,不敢說是經驗”
前言:網友“ABCD1688”2005年12月29日的創作。文中介紹了ABCD1688從看不起軟考(原文:我是個有點看不上咱國家考試的人)到成功通過系統分析師的體會,為大家提供了一些寶貴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我是個有點看不上咱國家考試的人,所以96年畢業后,就一直什么試都沒考(97年考了一個學校的夜大,想拿雙學土,然后再去考博,上了一年感覺沒意思,就去了北京,學也不上了。)
結果到現在還是助工。在單位混是不太好了,又不想一點點地再從中級評上去,所以在05年6月份上網一查:
局然有這么好的事,考過一個試就可以評高工了。我就想考了。
報名前,在網上查了大量東東,下載了大量東東,感覺了解了,當時定的目標是3次通過。因為看好多人都是考了好多次,而一次過的總是傲的不行似的(sorry,別打我),所以想第一年先考一下,然后再報考CSAI的培訓考第二次,第三次再看情況。
6月底報了名,然后就去買書。張友生編的書,共買了有:
系統分析師技術指南(2004版),39元
系統分析師常用工具(2004版),22元
系統分析與設計技術(2005版),39元
系統分析師考試輔導(2005版),38元
系統分析師教程(2004版) ,67元
共5本書?;A知識想考前二個月再買,結果到時卻沒有了。所以考前只看了這五本書。
因為長時間沒考試,所以記憶力和系統學習的能力確實不行了??戳艘槐橛袝r連個概念都沒有。好在俺還是很注意學習的。這里加點我的簡歷。我在96年畢業,學的是電子工程中的儀器儀表。學校是個二類本科。但我的學習還可以。畢業后做了三年單片機系統,后一年時,單位接了個不算小的計算機監控的東東,俺就用VB給搞了,還不錯。之前,我的C和C++還可以,單片機的匯編也行。
搞完那個項目后,不小心和一個姑娘談上了,我就受不了單位的每月420元了,就走了,到北京,先是搞了二個月的C96,工資低(1200),就又跳到一個3500,開始搞純軟件,用VB搞的MIS,然后又跳了兩次,工次到6000,此時已2002年了,因老婆生孩子,又回家鄉。期間創業慘?。。▌摌I難啊,尤其是在管理不正規的中小城?。┙Y果到現在這個單位,工資還可以,在這個城算是好的了。
到此單位主要開始干軟件,還行。
這些期間,我是很注意學習的人,當然是用什么學什么。前期做項目經理,搞軟件工程及系統分析,后來做技術總理,更加大了對軟工的理解與應用。我對微軟的技術稍微了解一些,尤其是WindowsDNA/COM等。而這次考的上午題中的英語正合我意,拿了7分,要是英語再好一點,就能全拿了。期間ROSE、Projext、Visio、PowerDesigner、ERWin等工具均用了一點,個別的也挺熟了,但離精通差遠了。
因有家小,看書的時間是不太好安排,這一點是在職人的通病。買的5本書,系分教程算是看1/3,常用工具沒看,其它三本基本算看了一遍。至10月中時,做了一下05年上半年的,基礎知識中的數學等基本不會。其它好多也不行,亂蒙最后搞了31分,很笨吧 隨后,也就只對著考試輔導看了,心里很放的下,抱著這次只看試卷的目的。
我復習的時間并不長,有好多散事,集中起來也就是十一時在家看了四個整天。其它均是晚上看一會兒。
考試時,一點不緊張。上午考完,還很高興,感覺并不象以前了解的那么難,當然和同考的對題時,發現有幾題稍微在想一下,應該就能對的。上午提前了半小時交卷,做完了不想檢查,只是找了張紙把自己的答案記了下來。
下午一感覺特慘。后來在CASI上發貼都罵出題的變態,讓寫這么多字。沒想到的是考了52分,我始終想這個可能判的太松了。
論文很順利。我平時寫的東西多,北京時一個頂頭上司曾夸我說:每件事都能文檔化。所以平時多寫點東西還是好的。論文是提前15分鐘交的,感覺很好,也感覺有點深度,愿以為能55分以上的,卻得了個48的大眾分,感覺有點......
可說的考試中的有:一是不緊張,我就是抱著看卷子的心態考的,所以一點不緊張。所以想給大家說,萬事不可強求,參予不一定準有回報,心態寬一點,或許發揮的能更好一點。
二是因為我對硬件比較熟,所以做的題多和硬件有關(心有僥幸:萬一評卷的不懂硬件,就好蒙了 ,嘿嘿...)。下午一選了實時性的,論文則寫了最后一個冗錯的。不知這次過是否就是僥幸變真,還是確實可過。
多談一下下午一。第一題用了45分鐘,再往下時,很匆忙,答的自己都非常不滿意?,F在想了得分可能是:
第一題答的大致對,估計在20分左右。第二題選上海和重慶工作協調的,我估計答的雖少,但應該答到點子上了,所以也可在18分左右。第三題答的就不行,第一問說了一些套話(嵌入式的好處等),第二問答完后,看第三問時,感覺答第二問的答案合適,結果把第二問的改的很少就抄到第三問了,都沒抄完,老師讓交卷了,只好畫了個句號。再在想來,可能也得了10幾分吧。
所以:
考上午時,知識不一定很全面,我的數學分幾乎全丟了,還是得了47分。雖然復習的不太充分,但平時注意學習積累,新的概念還是有的,考時多分析題意,并找那些答案簡單的,別想復雜化,題本身不是太難。
考下午一時,注意復習總結系分技術指南和系分分析與設計技術二書,答時簡單額要,用時要注意:建議10分鐘內通讀并定題,然后開寫,第一題頂多用25分鐘,其它二題平分剩余的時間較好一些??荚囕o導上建議的時間不太好,個人感覺。
考論文時,要看你平時的文筆,多寫寫??记拔矣X的還是總結一下好。我考前總結的是軟件工程,我管理過外包,感觸很多,想冒冷寫一下外包,結果一看四個論文都沒有。這里也給大家說一下,如果論文沒有合適的,千萬別慌??荚囕o導上說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選個較熟的領域再把總結的往上套。很對啊。我近期正好剛完成一個項目,用的是485總線,實時性很差,又加上對現地的PLC和單片機二個子系統讀寫后,刷新極慢,后我把程序結構改了才好轉。所以我決定寫最后一個,有點無恥的是為了加深技術層次,我把485換成了CAN總線,而且軟件方面我加了一些組態軟件的東西(添油加醋,最后想起考試輔導上說的有圖則圖文并茂,更好,就在最后畫了一個這個項目(電站項目)的總結構圖,感覺很爽。其實添油加醋如果處理的好,還是不錯的,況且處理的好也很容易,寫時自己就當真的就行 :)。
試考完了,我對了網上的上午題答案,除了不確定的4、5題,只有43分,再加上對下午一絕望,所以感覺是沒戲,但上午能到40分以上,論文又感覺可以,我視之為勝利,原目標可以能過30就不錯了(我給老婆說的是25分以上),前段時間又花了一百多元請朋友從北京買了:
一本專業英語、
一本數學與經濟管理基礎知識(張友生編)和
一本張友生的分析與設計案例精解(以加大對付下午一的力度)。
共計100多元,可見我是沒有過的思想。
現在這些書是用不上了,哪位考友給個合適價,這八本書我轉讓 :)。價不合適不轉,我覺的我還需要學習,這幾本書內容很廣,收藏價值很高的 ^_^
最后要給大家說的是:別相信有些人介紹的所謂經驗(包括我的,象CSAI上的經驗,大多是考一次即過的,一寫起來都是:我與XX年XX月一次性以XX分過了系分。感覺很傲氣(或許有這個資本),還要再強調這個試多么多么有難度,有的還說什么:復習一天過系分什么的。我前面也說我的復習時間少,但我還是有些時間復習的,至少算看完了四本書吧。但我這次過,我感覺是運氣好,雖然是一次通過,但也沒什么感覺可傲的,很高興倒是真的,必竟江蘇的今年報名要177元。
能過也不一定說明水平高。我以前和一個高校老師合作過,他的年齡比我小,能力也很強,水平絕對在我之上,只是對他來說時間太少,以致考了4次了,這次可惜上午44分,其它二門均過,真的很可惜。我衷心愿他下次通過,其實只要是他稍微有點時間學習,我想肯定一次過,也肯定是高分。所以別看那些什么一次過、二次過的,說不定都是像我一樣運氣好的,或許有比我運氣還要好的 :)
試是有點難度,但也非高不可攀,不管對自己的未來有多太影響,以考促學總是對的,我就感覺這段時間學了不少東東。
每個人情況都不同,所以我說的不一定適合你,如果沒用也別罵我,寫這么長不是我的錯,情況不合你也不是你的錯,權當看笑話啦
實在生氣,砸我幾磚頭也行,千萬別人身攻擊,容易上火,對你身體不好,況且我想的開,攻擊我作用不大.
提一下我的分數:47,52,48。不高,很勉強的,是吧!
最后祝各位:心想事成??!
(二)“我的系分十二年”
前言:網友“FLITTER”2005年12月30日的創作。ABCD1688 73年出生,80年代就開始接觸并喜歡上了電腦與網絡,可謂是中國IT發展的見證人。93年ABCD1688第一次認識軟考,并通過了程序員考試……2005年下半年終于通過了系統分析師考試。文中講述了ABCD1688 12年來軟考之路的故事,這種“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敬佩與學習。
我73年出生
其實我很早很早以前就開始用電腦喜歡上電腦了,80年代我就用APPLE II,紫金、還有日本的一款機子,當時的操作系統有CP/M,DOS(和后來的DOS完全不同,列目錄命令不是dir 而是catalog)
我高中在安徽一所省重點,可是天意弄人,91年高考我考得一塌糊涂,讀了個???而且不是我喜歡的計算機專業,讀的是電子。93年我大二時一個同系的同學告訴我有計算機軟件資格水平考試,我就開始狠讀計算機方面的書,當年通過了程序員考試,當時程序員考試卷絕對很難,范圍很廣我覺得有現在高程的水平,安徽省93年程序員也就幾十人。當年我這所??茖W校同系有四人去考3人考上了,而安徽省其他幾所重點大學卻沒有人上榜。
這是我系分之路的第一年,當年的考試政策是沒有工作經驗的可以參加水平考試,水平考試的分數線高于資格分數線,而通過水平考試可以拿水平證書和資格證書,而參加資格考試通過水平線的人也可以拿兩個證書。94年發證我拿到了兩個證書,理論上我沒畢業就是助理工程師了。
94年我畢業到了廣東某市銀行工作,雖有證書但不聘任,按常理??飘厴I生是要實習一年后再過兩年才可聘為助理工程師的,因為我有資格證,96年算是破格聘了。
94年我剛工作,95年開始想提高自己的學歷,由于當時沒有計算機專升本的自學考試,曾經想要考會計的本科卻要從??崎_始,我考過兩門,才發現有成人高考,我考上了華南理工大學的計算機專升本。在兩個城市之間奔波在職就讀。由于我在銀行工作,95年我還通過了初級經濟師的考試。
96年參加高程的考試失敗。
97年我參加了經濟師的考試,全市第二名的成績通過??墒菂s不發證給我。說是我不符合報名條件。我報名時根據一條“中專生取得助理資格4年,后可以報考經濟師”,我93年拿到助理工程師,到97年
有了4年,而且我當時是大專生。而97年的軟考政策是參加水平考試不能拿資格證,發證人員可能不了解93年軟考政策,說我93年還是在校生不可能有資格證。
98年我在職就讀本科畢業,開始準備考研,99年1月份考研失敗,99年上半年通過第一屆職稱英語B級考試,當年只有通過與否沒有成績,證書就是一張紙,連照片也沒有,和現在比起來怪怪的。
99年下半年軟考準備改革(當時準備增加多媒體、數據庫等),后來改革失敗,考試也取消了。改到2000年上半年,我不知道而錯過了報名。
2000年下半年報了經濟師考試(這時候我夠資格了),由于經濟師考試和當年的高程時間重疊,我放棄了高程.當年我再次高分通過經濟師。(記得兩門我比分數線高了58分)
2001年我以60,61通過了高程考試,搞笑的是當時考試的名稱叫做系統設計師,外人看起來好像是和系統分析師平級??砂l證還是叫高級程序員(工程師)。當年我又拿到了兩個證,可是水平證拖了很久才辦到,而且還寫錯了我的出生地。我在廣東考的,就寫我出生地是廣東。
2001年我們行大規模網絡改造,我12月底我以967 過了640-509也就是當時的CCNA(合格線849)。
2002年初到4月1日我全部九百多份通過CCNP的全部考試.
(為了省錢我考的是最難考的640-509成績為Routing 936 ,Switching 925 ,Remote Aclearcase/" target="_blank" >ccess 928.當時的合格線為708,717,686,我的640-506成績為965,當時的合格線為692).
2002年4月中旬突然得知6月1日特別加考我國第一屆軟件工程碩士,我考上了廣東工業大學.我又開始在兩個城市之間奔波在職就讀。后由于我成績優異,有多篇論文發表,學校特批我兩年就參加答辯,并順利通過(節約了一年時間),2004年6月畢業.
2004年軟考政策改為系分也發資格證,由于上半年我準備畢業論文沒考.下半年我第一次系分44,48,41.2005年上半年第二次系分44,44,45.
2005年5月參加職稱英語 理工類A的考試90分。這時的政策改為職稱英語沒有有效期而且不發證書,只發成績單,當然這個成績單很像證書。
整整12年我終于在2005年11月過了系分53,47,49。
-----------------------------
這么多考試,我覺得美國的CCNA、CCNP考試好處是可以預約時間,考完立即知道成績,考試非常實用(當時我銀行大規模網絡改造,基本上都用得上)。而且分數線浮動沒有定死。
可是價錢太貴,一門100美元,共500美元。還要被代理機構賺一筆。
(三)“終于盼到成績了!有話要說”
前言:網友“燈火闌珊”2005年12月30日的創作。每次考試完后,公布成績成了每個考生關注的焦點,成績公布之后,希賽網社區內便是“一家歡喜,一家憂”的景象了。燈火闌珊不是學計算機出身的,但是2005年下半年一次便順利通過了系統分析師考試,這期間的秘訣是什么呢?讓我們來看看燈火闌珊是怎么說的……
我是廣東的,終于等到成績了!順利通過。50/55/48。昨天我還打電話去催成績了,沒想到今天終于出成績了。
我不是學計算機出身的,但從事計算機已經多年了??赡苁欠怯嬎銠C專業的人考試的愿望更加強烈一些,我2001年就參加了高級程序員的考試,很幸運一次就通過了(62/56)。后來多次想考系分,一直因工作原因沒什么時間準備,也有點怕,因為每年的通過率都很低。去年上半年報名了,因為沒時間準備就沒考。今年下半年終于下決心無論如何考一次。在考前擠了半個月時間專門準備,已經做好了明年再考一次的準備,這次權當練兵。沒想到運氣好,一次就通過了。
下面談一下體會,希望對后來的人有所幫助。我也從這個網站上借鑒了不少經驗,就算是報答吧!
先說說我看了哪些書:系統分析師技術指南,系統分析與設計技術,系統分析師考試輔導,系統分析師教程,1999~2001年試題分析。
首先我要強調一下,系統分析師考試輔導對我幫助很大,我認為是必讀的。我可能花了一半時間在這本書上。它分知識點將近5、6年的上午題目幾乎一網打盡,對準備上午的考試有非常大的作用,特別是對于象我這種沒太多時間準備的人來說可以算速成教材。當然為準備上午考試,我還粗粗看了離散數學(沒學過)、數據庫原理方面(數據庫范式搞得我頭暈)的書。不過這本書的自編題目實在不敢恭維,錯誤比較多,我基本不看。希望下一版本能夠修正。
順便說一下,考完我才知道,張博士還出了一本數學與經濟管理基礎知識和分析與設計案例精解。很遺憾。
系統分析師技術指南、系統分析與設計技術這兩本書對下午考試有幫助,不過有一本是按照系分大綱編的(忘記是哪本了),比較泛,感覺意義不大。系統分析師教程基本沒看,主要是沒時間,也感覺講得太廣,深度不夠??上覜]看過分析與設計案例精解,估計這本書對下午一會有很大幫助。當初看完這些書還感覺下午一沒什么把握。完全靠平時的積累和運氣了。
下午的論文我感覺沒什么特別好的方法準備的,借鑒前人的經驗就是多動筆,考前一定要寫幾篇(至少象我寫一篇),感覺一下字數和時間的壓力。論文我是沒什么壓力的,因為我看過近5年的考題,每年都有可以動筆寫的題目,對于沒做過項目的人來說,只能多看別人的文章多思考多總結了。我覺得在系統分析師考試輔導里面提到的“多突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能泛泛而談”這一點非常重要,要不然別人怎么通過這篇文章來考察你的水平呢,這次論文考試我花了大半的篇幅來講遇到的問題和解決辦法,所以感覺論文分數會比較高,沒想到才48,呵呵。
從網友的分數看,感覺大多數栽在上午上。所以我覺得上午題目應該是最難準備的。太廣了,光看系統分析師考試輔導是不夠的,還要對掌握不深的技術細節看相應的教材,這只能因人而異了,多花點時間準備,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通過準備上午題目,還可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羅嗦了一大堆,希望對今后的考生有幫助。在這里也感謝前人的指點,感謝張博士的好書。
(四)“系分通過,談談過程”
前言:網友“NKTIANCI”2005年12月31日的創作,本文從“信息產業部發文:單位評職稱必須通過……著實讓咱郁悶了一把,沒想到工作了還有這么多的考試?!遍_始,介紹了筆者一次性順利通過系統分析師考試的過程。
信息產業部發文:單位評職稱必須通過……,著實讓咱郁悶了一把,沒想到工作了還有這么多的考試。
俺從來不認為這考試有多大的用處,教科書上的東西,咳。
04年下被逼報了程序員,62/36,竟然沒過,丟人,當時的感覺。還好,后來說初級的就不用考了,所以也不用著急。
05年上報了數據庫系統工程師,工作一直很忙,雖然只做了歷年的試題,但一直從事一線的開發,感覺通過沒啥問題,結果不錯,54/52。
考慮到系分考的比較廣,遂打算趁熱打鐵在05年下報了。10月份開始準備,之前要考注會(用了一個星期多準備,呵呵,和去年分數一樣,沒過,也沒報希望),大略的看了一下系分教程,覺得沒啥具體內容,都是一些理論及流程方面的東西。從網上找了歷年試題和一些資料(主要是希賽CSAI和老頑童,在此表示感謝),做完了然后就上了考場??纪炅擞X得還行,就是論文寫的時候沒有太多的規劃,結構有點亂,做完了才發現還有半個多小時,咳。
所用資料:《系統分析師教程》、95-2005年歷年試題、關于論文的范例、借的離散數學、數據結構、網絡書等。
詳細的看了試題,大略的看了一些教科書,了解了論文的大體結構,其他自己也沒時間管了。
差不多10月份以后每天晚上都要看一會試題,堅持到考前,個人感覺做題很重要,查漏補缺,而且更容易知道考試重點。只要是考試,都是有一定局限性的,都是可以投機取巧準備的。
運氣很好,過了,46/54/45,過程比較辛苦,結果還算滿意,特別是在24周歲陽歷生日時得到這個消息異常高興。北京今天終于下雪了,雪天里出生的我在下雪前得到一個好消息。
感謝自己努力過的日子,感謝希賽網免費提供的歷年試題,感謝有這么多朋友考試期間默默的共同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