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leigh等式可以用來預測不同時間段發現的缺陷數量。從高層設計評審(HLDR——高層設計已完成)直到已發現99.9%的缺陷,在這段持續的時間內它都可以發揮作用。如圖1所示,這是一個Rayleigh缺陷評估示例。
圖1. Rayleigh缺陷預測示例
注意,曲線峰值更早發生在構建和測試階段。這意味著大量的缺陷是在項目早期引入和發現的。這些缺陷主要是需求、設計和單元編碼缺陷。如果沒發現,它們會在項目后期暴露出來,導致大量的返工。
里程碑10是聲明已經發現99.9%的缺陷的時間點。在與質量體系管理(QSM)一起工作的組織中,有不到5%的組織記錄了詳細設計階段的缺陷。行業研究人員稱,缺陷在系統測試時發現比設計或編碼時發現的修復成本要高10到100倍(Boehm, 1987; McConnell, 2001),這是一個盡早開始度量并采取行動的很有說服力的例子。
模型的簡單擴展提供了其他有用的信息。例如,可以以總體曲線占對缺陷優先級予以詳細說明。這可以讓模型隨時間推移按照嚴重程度來預測缺陷,如圖2所示。
圖2 通過缺陷嚴重程度來劃分的瑞利缺陷模型
缺陷評估可被認為是一份計劃。針對一組特定的條件(規模、復雜度、效率、員工等),應生成一份計劃性的曲線。管理者可以把它當作粗略的績效計量器來用,看項目執行情況是否與計劃一致,還可以與歷史項目進行比較。如果存在重大偏差,會令管理人員據此進行調查,如果證明確有其事則采取補救措施。
原文轉自:http://www.infoq.com/cn/articles/understanding-quality-reliability-q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