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信息中可以過濾出用戶預先指定的信息,用來拼成另一個C/C++源文件,這個源文件叫做執行表,里面包含了所有需要執行函數的名字列表以及各項參數的靜態定義?!爸笇est case執行”是可以預先分離實現的模塊,把它include進來即可。最后,把原先用來產生可執行文件的全部文件,把定義main或者DllMain的那個源文件,改為執行表,再編譯鏈接一次,大功告成。
問題是怎樣產生第一個可執行文件呢?用戶使用單元測試工具的時候不都實現了一些函數嗎?那就能產生用戶的編譯單元。我們可以預先提供一個定義DllMain的殼lib,它與用戶的編譯單元鏈接在一起就成為被DIA SDK分析的DLL。然后像前面說的,最后換成執行表的編譯單元。
你注意到了嗎,用這個方法,別說CppUnit,做CUnit都可以。
二、 用struct表達attributes
剛才并沒有提到如何像NUnit和JUnit一樣取得attribute所定義的信息。我們要求需要執行的函數定義成返回BOOL類型,只有一個參數,一個結構的指針。
如果用戶定義的這個結構像這樣
struct SIGNATURE_001
{
SIGNATURE_001()
{
const char* title = "Test case 1";
const DWORD priority = PRIORITY.P1;
const char* Setup = "MySetup";
const char* Cleanup = "MyCleanup";
…
}
};
用DIA SDK分析就會發現,這個函數的參數類型具有構造函數,其中有局部的常量名字如何,值多少。依靠這些信息,我們足可以判斷一個函數是不是需要執行,所需要的參數都是怎么樣。
為了簡化,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宏幫助定義這一切,放在函數前面就可以了。當然它不是必需的。
在C下面可不能這么用,但辦法還是有的。
三、 用注釋表達attributes
既然我們能把函數定位到某一行,那么往前掃描源文件行,遇到三個斜杠開頭的就濾掉“///”讀進來,如果我們預期這些注釋看起來是這個樣子
/// <TestCase>
/// <Title>Test case 1</Title>
/// <Priority>1</Priority>
/// <Setup>MySetup</Setup>
/// <Cleanup>MyCleanup</Cleanup>
/// </TestCase>
CASE>
那么只要分析這段XML文本,接下來的事情就跟前面說的一樣了。
四、 自動運行整個過程
用戶需要的是寫好測試代碼,執行一個命令就能得到所有可執行代碼。我們可以利用makefile把這一切連接起來:先寫好需要分析的DLL的依賴關系,然后讓執行表依賴上述DLL,命令為執行分析代碼產生執行表,最后讓目標DLL依賴執行表即可。又或者用Visual Studio的Build Steps來驅動也可以。
到這里,大家可以看到,為了實現最終目的,我們突破了習慣的限制(只使用語言特性),并且充分利用現有的技術和工具(DIA SDK和XML Parser)。只要能實現目的,“無所不用其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