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測試:重要性不亞于開發環節
正如其他產品在生產中會產生各種質量問題一樣,軟件也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各種錯誤,俗稱為“bug”。如果軟件中的“bug”太多,就會導致電腦頻繁地“死機”,從而影響用戶的正常使用。
事實上,普通用戶日常所應用到的各種軟件,它們在正式交付使用前,都經過了大量的測試工作,而且這種測試工作也貫穿到整個產品開發過程的每一個環節。
近年來,軟件產品的質量控制與質量管理正逐漸成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核心。在許多IT企業中,軟件測試并非只擔當“挑錯”的角色,其重要性不亞于軟件的開發環節。根據資料顯示,在國外大多數軟件公司,1名軟件開發工程師需要輔有1—2名軟件測試工程師。前微軟亞洲研究院博士、軟件測試專家陳宏剛表示,在很多大型的軟件開發項目中,軟件測試絕對不是開發活動完成后的“收尾”工作,甚至會占據整個項目周期一半以上的時間。以IE4.0為例,代碼開發時間為6個月,而穩定程序花去了8個月的時間。從投入的資金和人力物力來看,測試、使產品穩定和修改花去的時間可能占到80%。
目前,隨著我國IT行業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IT企業已逐漸意識到測試環節在軟件產品研發中的重要性。而此類軟件質量控制工作,均需要擁有嫻熟技術的專業軟件測試人才來協作完成,軟件測試工程師作為一個重頭角色正成為IT企業招聘的熱點。
職場反差:測試人才供遠小于求
隨著軟件測試環節重要性的日趨凸顯,我國軟件測試人才正處于一個“雙高”地位,即地位高、待遇高,職場前景非常廣闊,因而,近兩年來軟件測試工程師也就成了IT就業的新亮點。
由于我國企業對于軟件測試自動化技術在整個軟件行業中的重要作用認識較晚,因此,這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在國內還是鳳毛麟角,人才供需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缺口。公開數據顯示,我國目前軟件從業人才缺口高達40萬人。即使按照軟件開發工程師與測試工程師1:1的崗位比例計算,我國對于軟件測試工程師的需求也有數十萬之眾。業內專家預計,在未來5—10年中,我國企業對軟件測試人才的需求數字還將繼續增大。
據了解,在近期的一次招聘會上,多家企業打出各類軟件測試崗位的招聘海報。然而,在招聘會上企業收到的簡歷尚不足招聘崗位數的50%,而企業收到的簡歷中合格的應聘者數量不足30%。有行業專家表示,軟件測試人才“供遠小于求”的現實問題正影響著軟件行業人才合理結構的健康化發展。
人才培養:緩解矛盾的重要途徑
一方面,企業對軟件測試人才有大量需求,但苦于招不到合適的人;而另一方面,很多應聘者卻因為軟件測試工作能力的缺乏而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軟件測試人才職場正面臨著“有人沒活干,有活沒人干”的尷尬局面。對此行業專家表示,軟件測試行業已顯現出實際需求與人力資源之間的尖銳矛盾,設立軟件測試人才的專業培訓體系應是解決IT職場“結構性失業”的一項重要途徑。
行業專家表示,軟件測試是一項需具備較強專業技術的工作崗位。在具體工作過程中,測試工程師要利用測試工具按照測試方案和流程對產品進行功能和性能測試,甚至根據需要編寫不同的測試工具,設計和維護測試系統,對測試方案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評估,以確保軟件產品的質量。一名合格的軟件測試工程師必須要經過嚴格的系統化職業教育培訓,其作為產品出貨前的把關人,沒有專業的技術水準、不具備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和自信心是完全無法勝任的。
目前,已有一些IT培訓機構針對軟件測試行業人才需求展開專項的培訓項目,其中北大青鳥APTECH在近期啟動了國內首家系統化培養軟件測試工程師的BTEST體系。BTEST是面向軟件企業測試崗位的職業教育培訓課程,通過分析軟件測試崗位工作的要求和崗位招聘要求設計而成,以實際應用場景為核心,配以實際測試項目和測試工作流程,注重學習的系統性、教學的漸進性及學員的參與性,以使學員能夠用最少的時間掌握最實用的職業技能。
有關專家表示,各類軟件測試培訓體系的推出,將進一步完善我國的軟件企業人才結構,緩解軟件測試業的人才供需矛盾,促進我國軟件行業整體品質進一步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