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
  • 我們的測試為什么不夠敏捷(3)

    發表于:2013-11-27來源:InfoQ作者:殷坤 標簽:敏捷測試
    敏銳的開發/測試人員從上面的示例腳本中,可以馬上嗅出一些壞味道(Bad Smell): 代碼相似度非常高、可能變化的數據被硬編碼在測試代碼里、代碼可讀性差

      敏銳的開發/測試人員從上面的示例腳本中,可以馬上嗅出一些“壞味道(Bad Smell)”: 代碼相似度非常高、可能變化的數據被硬編碼在測試代碼里、代碼可讀性差、測試代碼與頁面源碼耦合度大,等等。這些壞味道的出現,通常意味著需要進行重構,否則會愈演愈烈,最終變得尾大不掉。

      【注】業界常見的測試工具本質上還是針對頁面源碼來編寫(或生成)測試腳本的,即使提供了錄制工具,此類腳本的可讀性和后期可維護性還是非常差的。

      3、 斷言條件繁瑣

      業界常見的測試工具即使提供錄制腳本的功能,但是對于“斷言”還是需要人工插入的(工具做不到智能的判斷我們想要在哪里設置斷言),于是斷言就成了自動化測試人員的“噩夢”。

      斷言對象可能很“多”,頁面的信息量往往很大,需要在測試腳本中為每個斷言對象(比如,頁面某個文本框的值)補充斷言語句。

      預期結果是可能“變”化的,甚至是動態的,因此預期結果的值如果與腳本邏輯耦合在一起,將來極難維護。 斷言機制比較“呆”板,對于 未設為斷言對象的字段,如果發生錯誤也是無法感知的,并且難以對于UI樣式或UI邏輯(比如,翻頁圖標應該灰顯)進行斷言。

      換個角度可以理解為,如果這樣的斷言條件“多”的話,整個測試用例集會“變”的非常“呆”板!

      想要有效的改善這些問題,就必須讓自動化測試變得“敏捷”起來!

      在本系列后續的文章中會就“如何讓測試腳本易寫、易讀、易維護”、“如何讓斷言不再成為測試的負擔”、“如何通過持續集成讓測試用例發揮更大的價值”進行詳細的介紹,敬請關注!

      作者簡介

      殷坤,東軟集團資深測試經理、技術講師,10年軟件研發、實施、測試及項目管理工作經驗。 目前專注于敏捷項目管理及質量控制、過程改善、自動化測試、持續集成、用戶體驗提升等方面。

      感謝侯伯薇對本文的審校。

      給InfoQ中文站投稿或者參與內容翻譯工作,請郵件至editors@cn.infoq.com。也歡迎大家通過新浪微博(@InfoQ)或者騰訊微博(@InfoQ)關注我們,并與我們的編輯和其他讀者朋友交流。

    原文轉自:http://www.infoq.com/cn/articles/test-no-agile-enough?utm_source=infoq&utm_medium=related_content_link&utm_campaign=relatedContent_articles_clk

    評論列表(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老湿亚洲永久精品ww47香蕉图片_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北美法律_国产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_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

  •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